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工程取得新進展 南海中引橋棧橋順利貫通

  杭州11月11日電(奚金燕 藍伊旎 楊雪 張玲萍)11日從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獲悉,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南海中引橋6.96公里棧橋順利貫通,連接前期已搭設完成的4公里淺灘區引橋,標志著由岸上通往南海中引橋及南航道橋的10.96公里主通道被順利拉通,也為后續南航道橋主墩封底及承臺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南海中引橋6.96公里棧橋順利貫通。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 供圖

 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鐵的控制性工程,包括北、中、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大堤、海中、淺灘區引橋,全長29.2公里,采取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。

  其中,南海中引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,南海中引橋主棧橋寬8米,主縱梁采取321型貝雷梁,主橫梁采取2HM588*300型鋼,下構采取鋼管樁基礎,最大樁長約48米,樁徑1.0米。為保證6.96km主棧橋安全、高效、快速貫通,主棧橋施工采取打樁船沉放棧橋樁,小浮吊安裝整體式橫梁平聯,履帶吊安裝棧橋面層及附屬結構的施工工藝。

  項目主要施工區域位于杭州灣強潮急流海域,水文條件、建設條件惡劣,具有潮差大、沖淤深、流速急等特點,如何保障后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物料供應與施工安全,一直是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項目部前期討論的焦點。

  水上拌合船可能面臨多重挑戰,如信號不暢、計量系統不穩定、難以滿足原材料管理的標準化需求將嚴重影響混凝土質量,海上突發天氣易導致混凝土澆筑連續性受損、工程實體質量風險陡增,加之海洋環境下原材料存儲保護及施工監管難度大,施工質量難以保障。綜合考慮下,最終項目團隊決定調整施工方案,全面采取全棧橋施工方案,以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。

  相較于水上施工方案,全棧橋施工方案在棧橋貫通后,基本轉為陸上作業,有效工作時間加長,可充分考慮南航道橋攪拌站及陸上攪拌站施工,確保了混凝土質量;同時,施工期受海洋潮汐、涌浪、流速等海況條件影響減小,施工效率高,施工船舶數量銳減,應對杭州灣惡劣海況條件的優勢凸顯,便于集中管理,各工點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快速協調。

  自棧橋施工以來,面對工期緊,汛期水位高、流速大,施工環境復雜等諸多不利因素,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項目部迎難而上,多次召開技術方案研討會,不斷優化棧橋施工組織,加大人員和設備資源投入,咬定棧橋貫通節點目標不放松,堅決執行“嚴管控、高質量、快節奏”的施工要求,確保現場各環節高效配合、各工序細化到點,最終順利完成了鋼棧橋搭設任務。

  南通至寧波高鐵是我國“八縱八橫”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點組成部分。據悉,該高鐵項目建成后,將與鹽城至南通高鐵、京滬高鐵、滬昆高鐵、寧波至臺州至溫州高鐵、滬寧沿江高鐵等多條線路相連,將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地區路網結構布局,方便沿線民眾出行,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。(完)

? 版權聲明
評論 搶沙發
加載中~
每日一言
不怕萬人阻擋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