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11月2日電 (梁小燕)國務院參事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日前在論壇上指出,推動城鄉融合發展,關鍵在于打通城鄉循環的堵點卡點,核心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,促進城鄉要素資源平等交換、自由流動。
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、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主辦的“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·政策·實踐論壇2024”日前在北京召開。
“我國目前城鎮化水平低且速度慢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于常住人口、城市化率低于城鎮化率。”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、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,我國未來城鎮化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,預期至2035年可達到78%。
“我國已進入城鄉全面融合的發展階段,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。”胡祖才認為,在推進過程中,既要充分發揮農村的主體功能和價值,也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、農民利益不受損、生態本底和農耕文化不破壞的底線紅線。
蔡繼明表示,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,必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。“我國現行土地制度存在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地不同權、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還不夠顯著等問題,應同步推進城鄉土地產權同權化和配置市場化改革。”
據悉,新型城鎮化理論·政策·實踐論壇是清華大學聚焦城鎮化議題的常設論壇,至今已連續舉辦七屆。本屆論壇以“新型城鎮化新篇章與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”為主題,圍繞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、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,解讀新發展,共話新征程。(完)
? 版權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