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國漢學家談中國“和合文化”:和而不同共促文明互鑒

  臺州11月3日電 (孫晨慧)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為遠。”在浙江臺州,一場跨越山海的國際交流論壇頻頻出現這句話。

  2024和合文化全球論壇11月2日在和合文化發祥地浙江臺州舉行。當天下午,在“和合文化與世界漢學對話”分論壇上,來自中國、意大利、冰島、墨西哥、喀麥隆等近20個國家的外國漢學家,以主題“和而不同,深化世界文明互學互鑒”,闡釋中華文明精髓。

2024年11月2日,“和合文化與世界漢學對話”論壇在浙江臺州舉辦。(活動方供圖)

  在臺州,傳說中的“和合二仙”家喻戶曉,兩個憨態可掬的童子畫像遍布多地。包融著“儒、釋、道”三教合一理念的天臺山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“和合文化”的擁躉。

  “文化是人人都能懂的語言。”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文化中心主席米林科·杰洛瓦茨(Milinko Jelovac)在嘉賓研討環節提到,文化不僅可以推動本國的發展,也能對他國提供啟迪。

  從《論語》中提出的“和為貴”與“君子和而不同”的智慧,到《禮記》所闡述的“天下大同”的理想,和合思想體系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積淀成型。

  在過去幾百年里,漢學在向西方介紹中國古代的歷史、文化與思想發揮了重點作用。墨西哥漢學家莉莉亞娜·阿索夫斯卡(LiljanaArsovska Ivanovska)論壇現場呼吁,現代漢學研究要將中國視為由傳統和現代組成的整體,從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國的經典。

  冰島翻譯家拉格納爾·鮑德松(Ragnar Baldursson)研究孔子數年,是首位將《論語》翻譯成冰島文并完成出版的譯者。他表示,君子“和而不同”中的“和”,既有和諧相處之意,又蘊含分工智慧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“和合文化”還應被應用于商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。

  文明“和而不同”。北京語言大學“一帶一路”研究院、世界漢學中心博士后范狄(Dario Famularo)認為,不同文化間要想和諧相處,關鍵在于找到共通之處,建立對話機制。

  在厄瓜多爾前交通部長孫海誠(Hector Enrique Villagran Cepeda)的家鄉,安第斯山脈縱貫南北。論壇現場,他分享了當地用語yapa(音譯)一詞。“它的含義是提供額外的幫助,人們通過提供額外幫助表達友好和善意。”他感嘆,在中國也感受到了安第斯文化與和合文化的交融。

  “和合文化的核心包涵和諧、合作還有包容?!辈悸〉现形姆g者協會理事長班超(Bankuwiha Etienne)受訪時提到,人類社會應當是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。他強調,在全球化時代,各位要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沖突。加強溝通與合作,強化交流互鑒,共建一個和諧、穩定的世界。

  世界漢學對話論壇系2024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分論壇,由臺州市政府、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及北京語言大學主辦,世界漢學中心、臺州學院承辦。會議分為“開放包容,共促全球發展”“和合與共,共筑國際安全”“人文交流,互鑒世界文明”等議題。(完)

? 版權聲明
評論 搶沙發
加載中~
每日一言
不怕萬人阻擋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